尧帝和龙图腾关系这么大,你知道多少?

    时间:2017-07-15 10:37 来源:本站 浏览:1811

    尧帝和龙图腾关系这么大,你知道多少?

     

    龙图腾的形成,可以说是立国时刻的重大标志。

    龙图腾就是不同图腾部落的综合和整合,就是中央部落的权威地位的确立。没有中央部落的权威地位,就难以形成延续至今的中华国族。远古中国,不同部落有不同图腾,黄帝曾以熊为图腾,后又以龙为图腾,表明这是一个逐步统一的过程。例如姜姓部落的炎帝以羊为图腾。傅斯年指出,男为羌,女为姜,皆为羊图腾。事实上,直到今天,我国的羌族仍以羊为图腾。 

     

     

    龙的形成与获得普遍认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的龙和定型的龙,差异很大。即便龙最初的形象以蛇或者鳄鱼为主,到它定型时,早已不止于此了。  

    但定型的龙,必定具备几重特征:1。是多种图腾的化合;2。神秘而有权威;3。能飞,能连接天、地、水和人。这就迥异于羊图腾、熊图腾、鸟图腾一类具体而实在的形象。我以为,龙图腾,代表了图腾的进化,代表图腾进入高级时代。

    龙图腾不仅是多种图腾的“统战”,代表不同部落的联合,到它定型时,作为一种徽号,更是中央政权的象征。或者说,龙的图腾、徽号天然就是中央政权的象征。

    龙能飞而神秘,这就使得龙不仅代表了中央与四方的关系,还代表了天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炎黄之前、之后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举如规模宏大的黄帝蚩尤之战,就是黄帝艰辛创立龙图腾的过程。

    龙图腾的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当山海经里所写的座座大山逐步服膺黄帝一类的联盟首领所奉的龙图腾时,炎黄革命阶段就生产出交付给尧这一代人的政治遗产,而使之进入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和平执政时代。

     尧继承了龙图腾的遗产。主政之后,尧做了三大开拓,一是理顺了神权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建立了准政教分离模式,二是初步理顺了中央的地方的纵向分权,三是完善了权力交接的禅让模式。

    尧时代的天文学家确定一年有366天,这种历法的胜利是人类理性的胜利。  政教分离是确立理性政治的基本点。让祭司根据非理性的判断,来指导国家的政治实践,如同跟着梦境找寻出路。

    尧在神权不可能不强大的上古社会,勇敢地认识天,认识自然,这种准政教分离模式,不仅提升了国家政权的理性化程度,也大大增进了务农和治水的能力。而务农和治水,乃是黄河岸边的山西以至于全国的生存之本。

     

     

    尧理顺中央的地方的纵向分权,同样具有中国史上的开创意义。在《尚书》里,尧时期出现了“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局面,我以为,九族就是以族群为标准的大部落,“百姓”就是血缘为标准的中部落,万邦就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小部落。

    尧又向“四岳”随时征询意见。这表明,“四岳”这四位具有大山部族首领意义的地方领导人,集于首都,与最高领导人探讨问题。中央将官员派到地方,地方官员却在首都议事。这是尧做到的。我们说,集权和分权是有时代性的话题。当通讯工具和武器威慑力达到集权条件时,分权可贵;当达不到时,适度集权可贵,这是集权和分权的辩证法。联邦制之所以比邦联制更能保证政局的稳定,原因就在于此。联邦制和单一制也同样各具优点。做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适度集权而不分裂,这是尧保证了中国历史能够绵延数千年的开创性贡献。尧高度重视治水,他对治水的重视,衍生出禹的重要性。治水是民生大事,又是中央协调地方、统领地方的一种特殊手段。

    尧与舜的禅让,耀于丹青。在尧之前,也有封禅的实践。泰山之所以被称为“岱”,就是因为这里是易姓告代之地,也就是部落首领之间的政权交接或王位交接举行仪式的地方。管子说泰山曾见证72次交接,他本人知道的就12次,但是,真正成为史书的重点记载的,只有尧舜的交接。

     

     

    尧帝从四岳向尧建议以尧的儿子丹朱作为继承人来看,禅让不是唯一的权力交接形式,领导人的位置也可以继承。但尧仍然经过了漫长的考察和培养,而选择了舜。尧选拔舜为接班人,特别强调道德性。强调道德,就不是强调神秘的宗教性。道德乃是公民对待自己和对待社群的基本态度,看道德,就比看他对上天的态度更重要和更有可操行性。

    舜作为盲人的孩子,在“父顽,母嚚,弟傲”的环境里边,能够竭尽孝道,维持家庭和睦,这的确表明他是个负责任的人,是个能够自制的人。强调道德并不排斥能力和法政知识,尧在培养舜的过程中,予以多重考核锻炼,“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这既表明了前面所讲的尧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之后的把控能力,也在努力探索执政之道。  

    尧曾经考虑过选拔许由,而被许由拒绝,这一点同样很重要。这既说明,尧选拔接班人的过程不是《尚书》里提到的少数两三个人,而是在较大范围内的选拔。又说明,尧可以尊重许由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一位公民就范。许由竟然可以洗耳不听尧的话,可见这是不带强制性的平等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尧有一定雅量,而许由也大致预判尧有这种雅量。还说明,尧不拘一格,不设定选拔的框框尧听说了许由之贤与能,也一定听说了许由是一位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虽如此,仍然亲往商量,可见其在探索制度建设和探索接班人上的开放性。  

    政权交接是宪法上的重要问题,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够世袭而不世袭,或许尧的意图不仅在于不满自己的儿子,还在于想开创一种制度化的模式。尽管尧的努力到禹之后就中止了,他的禅让却留下了千古话题。一方面,尧毕竟是古老的贤者,最高领导人的鼻祖,尧的禅让就给错谬的世袭者头上悬了一把宝剑;另一方面,尧留下了禅让的模式成为一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