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忠大师讲国学----《诗经》讲座二

    时间:2015-01-10 10:03 来源:本站 浏览:1900

    李计忠大师讲国学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上期我给朋友们讲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今天,我给大家讲《诗经》的第二篇《葛覃》。

    “葛覃”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第二篇,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葛覃》讲的是女子归宁。当时社会的女孩子出嫁后,回娘家不容易,所以,回娘家是一件大事,很值得高兴。然而诗并不从她要归宁直接写起,而是先写季节、写天气、写自然景物,山谷之中,葛藤长得十分茂盛,叶子翠绿,黄雀上下飞鸣,停落在灌术丛中,诗人用丁六句,二十四个字,先描绘出一幅阳光明媚的景象,接着讲到收割,讲到煮葛,讲到用葛的纤维织成粗布、细布,作成衣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舒舒服服。“服之无斁”,四个字,朴素无华地体现了穿着自已亲自割、亲自煮、亲自织,并且亲自缝制的衣服那种高兴而得意的心情,最后一段写到本诗的主体了。活终于干完了,女孩子可以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爹妈去了。她征得了公婆的同意,她是多么快活啊!她告诉“师氏”,快快帮我收拾衣物吧,哪件衣服当洗、哪件衣服不必洗,赶快挑出来,我就要动身了。应该说诗的内容并不复杂,但却含蕴了很多内容。概括起来,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孩子的勤、俭、敬、孝。她自已收割、煮葛,自己织布、作衣。是说她勤俭,她干完活征得公婆同意才回娘家,是说她敬,她虽然出嫁了,但时时惦记看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回去是那样的高兴,是说她孝。短短一首小诗,写了女孩子勤、俭、敬、孝的品德,含意可谓深长。 

    《周易》中31卦咸卦说的是“取女吉”。这也就是说,咸卦或许是和女人嫁娶有着某种联系。根据《德庶汉语同音字理论》,咸应该通贤惠和贤德的贤。咸就是贤,就是懂道理的意思。贤淑,就是既懂道理,又漂亮的少女。圣贤就是非常非常非常懂道理的人。所以,娶老婆一定要娶懂道理的女人!做人也一定做善解人意的人!

    《论语·学而篇》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即孝敬父母,“弟”同“悌”,指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在2014年1月至4月开展的“广东十大现代孝女”活动评选中,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国税局征管股唐金凤被评为“广东十大现代孝女”。

    唐金凤11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后来改嫁并带着她姐弟在继父家生活,但经常受到继父的拳脚相加。后来唐金凤毅然带着两个弟弟回到唐家,用稚嫩的肩膀撑起这个家。1990年7月,中专毕业的唐金凤为了弟弟们放弃留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并挑起了供弟弟读书的重担。后来母亲由于无法忍受继父的虐待,带着小弟也回到唐家,唐金凤又主动承担照顾母亲和小弟的责任。在母亲中风期间,唐金凤送汤送药,日夜陪护母亲。结婚以后,唐金凤善待婆婆,夫妻恩爱,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曾被云城区妇联评为“五好家庭”和“百佳文明家庭”。

    孝顺父母当属于好女人中最高层次。高品质的好女人,首先应该心地善良。百善孝为先,一个对自己父母和长辈都不能孝顺的人,心地自然善不到哪里去,我还没有遇见过那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孝顺的人,在社会层面能够真的善良;如果有多半属于假善,伪善,是装出来的,交给别人看的。俗话说: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这就说明女人在家庭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贤德为好女人中第二种类型。贤惠,这是亘古不变的女性美德。女人的贤德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相夫益子;懂得与周围世界和平共处,对于人生不怨不妒;不贪慕虚荣,不嫌贫爱富。坚贞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她们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