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门槛的作用和跨门槛的讲究

    时间:2019-06-14 16:26 来源: 浏览:1910


    门槛是设在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是门里门外的分界线。

    中国古代多为一至二层的平房,其地基没有现代高楼大厦的深厚坚固。而且夯土台基十分怕水侵蚀。




    古代的门槛大多用石条、木条砌成。门槛高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碍风沙水患。虫、鼠等侵入的功效。


    门槛也是表示宾主之礼的象征。所谓登堂入室,体现了主人对宾客的重视。而客人跨过门槛进入厅堂,头需要低下来,看自己的脚步防止磕碰,这是对主人的尊重。有句俗语讲“折了门槛便无内无外”,说明门槛是家庭秩序内外有别的礼制界限。


    有些风水之说,认为门应该要加门槛,不但可以使风水比较好,也让外人对这个家增加尊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迈过这扇门的,所以有时候甚至是地位的象征。一般院落正堂摆放神明及祖先牌位,所以这里的门槛是最高的,而耳房厢房的门槛,高度相对较低。


    门槛只能一步跨过去,是不可以在上面踩的。在我国古代,踩人家门槛是对宅主的不尊敬的行为。


    门槛后来引伸了,既挡财气又挡命,所以在说一个人不顺利时就说“遇着槛了”。民间老话,本命年即是槛儿,本命年里据说人多灾多难,日子过得要分外小心。扎根红腰带以辟邪,是为了迈过这“槛儿”。在流传至今的俗语中,常常也可听到,某某人家门槛高,其意无非表示这户人家条件好、体面等等。


    去寺庙,过门槛一定男客要先迈左脚,女客要先迈右脚,不要迈错了,男客迈左脚是入西方净土,女客正相反,马虎不得,当然更不要踩门槛,别成了迈不过去的槛。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防盗门了,但也还有金属门槛,父母必嘱咐子女,要跨门槛而过,千万别踩在上面。门槛,作为育人、礼敬的载体物具,曾经浓郁的中国式生活符号,虽然离我们远去,只剩下淡淡而模糊的印记,但无不洋溢着其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