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记》中人物注释的补正与辨识

    时间:2013-11-26 17:33 来源:网络 浏览:2541

    笔者以研究方向故,对人物一直特感兴趣。多年收藏、影印、笔记的数据中,也以人物传记最为全面丰富。《鲁迅日记》中的人物注释部分,长久以来我即特别关注,并且发现其中有些人物的学历部分不足或有误。有些人物特别是籍贯为台湾或香港,或是1949年前后移居港台的大陆人士,因资料不易掌握,常注明“未详”。此外,学历上最普遍的错误,大多来自师范学校。以许广平就读的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例,五四前的“女子师范”,系预科一年,本科四年的五年制初级师校,入学资格为小学毕业生;其后升级为“高等师范”,系预科一年,本科三年的四年制,收旧制中学(四年制)或初级师校(五年制)的毕业生;其后再升级为“师范大学”时,除收新制(三、三制)的高中毕业生外,原高师毕业生如再加修二年课程,也可取得大学毕业证书。再以许广平本人为例,她系1917年9月至1922年6月的五年制天津直隶(今河北)第一女师毕业生;1922年9月考入四年制北京女高师国文系,于1926年6月毕业。毕业时,学校已由高师改制为师大,但她仍是改制前的旧制高师生,因此正式学历应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高师部国文系毕业生,而非女师大国文系毕业生。许广平的高师同学如马云、陆秀珍(晶清)等均在加修二年学分后,始成为“女师大”国文系毕业生。女师大一直到1929年才有第一届毕业生。

    《鲁迅日记》中的人物注释,系集合全中国大陆的鲁迅专家研究者,经多年的辛勤努力与分工合作,才有今日的成果。注释者或为知名的作家,或为杰出的评论家、学者,但少有专注的史料学家或如钦鸿似的笔名学家。人物注释最重要的,系要辨别本名、谱名或学名、化名,以及字、号、笔名、别署等,当然生卒年及籍贯、学历、经历是一定要的。但中国人一般习以字、号尊称对方,或成名后常以字、号或笔名行。有的注释者不注意及此,就会出现有姓名与字号颠倒事。五四前后,因时局动荡,加上学制、校名常在更改,如学校本身的升级或合并,或教育部的规定,由专门改称专科,由大学改称学院,预科的存废,初级师校一度合并入中等学校等不一而足,加上校友录的稀见,要正确的叙述注释人物之学历(包括校名及科系等),实际上有一定的困难度。

    笔者是一位狂热的爱书人,也是长期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者,加上研究兴趣所在,曾搜购非常多一般藏书家、学者,甚至图书馆均较为忽略的中国(包括少数日本)各著名大中学校的毕业纪念册、校友录(除单册外,有时常会出现在某一年的毕业纪念册中)、学校一览等工具书。在约40年前,也曾经花上几年工夫,利用休假日或干脆请假到台北木栅“教育部档案室”抄录及影印各著名大学中知名学生的学籍资料。笔者也同在40年前,曾编有《民国作家笔名录》,其在台北《新知杂志》双月刊上连载。这是我大胆敢写这篇论文的最大原因及背景。

    因此,笔者不揣简陋,根据2006年12月的新版《鲁迅全集》,凭借手上数据,对其日记中的人物注释加以补正或辨识,思对鲁迅研究能有一丝一缕的贡献。

    在生平“未详”的辨识中,我曾查出“坚瓠”,系钱智修(1883-1948)之别名及笔名;“张死光”,系台湾作家张深切(1904-1965)之笔名;陈顺龙(1869—1938),系台湾籍的清末民初名医,曾为慈禧太后治过牙病;夏康农兄,系夏敬农(1898-?),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留法物理学家;郭德全,系台湾留中学生,当时肄业广州中山大学法科政治系,生于1904年,已故于美国;程靖宇(1916-1997),原名绥楚,后为香港名作家,笔名“今圣叹”;谢炳文(1913-2009),原名焕章,后以号“然之”行,1949年赴台后,成为台湾新闻界大老,逝于美国;罗学濂(1902-2000),燕大毕业生,后为电影家,故于台湾;端仁,推测系鲁迅好友钱稻孙长子钱端仁(1907-?)等。

    补正者,最多系学历及生卒年。如查出许世管,许寿裳长女,系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毕业;许诗荃,许寿裳侄儿,系1917年北大理科(非化学系,因当时还无化学系)毕业;许诗荀,系1922年北京工业专校应用化学科毕业。生卒年的补正有诗人石民为1904-1941;化工博士刘树杞,为1890-1935;女作家苏梅,后改为雪林行,为1897—1999;章衣萍夫人吴曙天为1903-1942;诗人汪铭竹,为1905-1988;台湾学生张秀哲,系1905-1982;鲁迅教育部同事张春霆,系1876-1956;哲学家张真如,系1887-1969;考古学家陈万里,系1892-1969;学者陈安仁,系1890-1964;林太乙,林语堂次女,系1926-2003;林如斯,林语堂长女,系1923-1971;林疑今,林语堂侄儿,系1913-1992;政治家罗衡(女),系1905-1984;世界语学者,巴金好友索非,系1899—1988;左联作家段雪笙,系1901-1946等等。

    至于姓名与字号倒错者,最明显的系,李季谷,原名宗武,字季谷,后以字行;李霞卿,季谷令兄,原名宗裕,字仲侃,号霞卿,后以字行;何思敬,原单名畏,字思敬,后以字行;胡兰成,原名积蕊,字蕊生,后以笔名兰成行;胡仲持,原名学志,字仲持,后以字行;胡愈之,仲持之兄,原名学愚,字愈之,后以字行;钱公侠,原名振海,字公侠,后以字行等等。

    此外,有150人以上,均是学历的补正,尤为北大学生最多。其中我特别提出生平讳莫如深的香港诗人(原籍广东兴宁)柳木下(即刘慕霞)为例。笔者问遍了所有香港主要文学史料家或其好友,对其原名及学历均不得其详。仅由“人物注释”中得知,其系1916年生,广东人,上海复旦大学学生(1935年12月时)。笔者由所藏1934年夏编印的《复旦大学同学录》,查明其学名为刘汉雄,籍贯广东兴宁,1932年考入复旦大学政治系;1934年时,年龄21岁,推算应生于1913年。这是我最大的发现,也感到莫大的高兴。

    (作者为台湾知名现代文学史料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