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鉴纪事本末》?

    时间:2020-03-13 10:25 来源:网络 浏览:1525

    袁枢(1131~1205),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十七岁进杭州太学,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

    《通鉴纪事本末》完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它把《资治通鉴》中所载的战国至五代的史事,归纳成二百三十九个题目,附录六十六事,大小共三百零五件事,详述事情本末。开创了史学创作中的“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从内容上讲完全脱胎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是把原分散在各卷中的同一件事的有关联者集中在一起,并重新加上一个标题,整部书完全源自《资治通鉴》,因此,有人说:《通鉴纪事本末》是《资治通鉴》的重抄。

    作者袁枢巧妙抄书,不仅抄出了一部著作,而且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史书体例“纪事本末体”的诞生。梁启超将此书誉为中国古代“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的典型范例之一。


    在这部书问世之前,古代史籍所采用的体裁主要是两大类,即“纪传体”和“编年体”。纪传体以人为主线,对于时间、事件、人物各方面都可以兼而顾之,但也有各部分相互重复和脱节的缺点,编年体则是以年代为线索,突出历史发展顺序,而记事却前后割裂,破坏了事件的完整性。比较而言,纪事本末体的手法更接近于现代史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这种体裁采用的是以事件为中心,标题立目,进行系统的阐述。这样一来,文中所记录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一清二楚了。

    虽然作者袁枢的实际工作不过是将《资治通鉴》打散重编,原文照抄,但是由此导致纪事本末体的出现,却促成中国历史编纂方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它也并非一无瑕疵。它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某些方面做系统的叙述,却不能对全部历史做全面系统的叙述如:在《通鉴纪事本末》的全部篇目中,记录的绝大多数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事件;而经济方面的只有唐朝两条:“奸臣聚敛”和“两税之弊”;文化方面则一条也没有。这主要是因为这方面的材料十分零散,所以干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