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忠大师解名村风水--武义俞源村

    时间:2015-12-03 10:23 来源:网络 浏览:4137

    有谁能够相信,一个曾经被旱涝肆虐的村落,经过重新布局改善风水后,经过六百多年再没有发生过一次旱涝之灾,这就是俞源村。更令人。惊奇的是,此后村泰民富、人才辈出,不仅在明、清两代富甲一方,还出了尚书、大夫、抚台、知县、进士、举人等二百六十多人,堪称地灵人杰。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坐落在武义县西南二十公里处,离古代县治宣平二十公里,山环水抱,是中国有名的太极星象村。村东南九龙山、六峰山为括苍山余脉。从北往西依次还列丛蓬岗、青龙山、白虎山、金屏山、九龙山、龙宫山、梦山、经堂山、李丁山、背山头、西山等。有银河溪和前宅溪,银河溪发脉于啸云坑、九龙坑和龙宫坑,前宅溪发源于大黄岭。两溪在村西汇合为俞源溪,在村口呈“S”形太极河向西北流出,注入熟溪,汇流武义江、钱塘江。银河溪江整个村庄分隔成前宅和后宅,后宅又分上宅和下宅。

    此地三面是崇山峻岭,北面是一条弯曲的峡谷,一条溪流呈“S”形穿村而过,经过人工改造,之所以设计成“s”形,带有一定的玄机。当年刘伯温与俞氏的第五代传人俞涞为至交,据俞氏家谱记载,刘伯温曾在俞源村小住,但是村中非涝即旱,瘟疫流行,刘伯温认为俞源村外围有十一道山峰环绕,是为福地,但这条溪水直行,将瑞气尽泄,如改直为曲,以太极图布局,设黄道十二宫环村,住宅按照星象排列建造,可以求得发达。俞涞将此加载家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渐成完整气候,以后果然家族兴旺,成为四方羡慕的风水宝地。

    整个村落的布局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有关专家仪器测量,确认该太极图直径为三二八米,面积为一百二十亩。溪流的分割恰好将村落前的这个区域,由南至北分割成太极的两仪,也就俗称的阴阳鱼。其中的阴鱼身上长满了各种参天大树,阳鱼鱼眼上本来也有古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毁。村中以前有二十八幢大型的厅堂是按照星象图上的二十八宿排列,被誉为“太极星象村”,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遗存。

    俞源村整体上坐北朝南,以笔架形的六峰山为朝山,馒头形的梦山为案山,高耸的李丁山为祖山。一般村落只有上、下水口,俞源却多一处中水口。上水口位于洞主庙前,是两条坑泉合一的上宅溪上游;下水口位于村北丛蓬古林外;中水口为大黄岭峡谷溪水入村处。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一六一四年),《俞氏宗谱》后序载俞氏祖先择址:

    始祖处约府君德者……雅爱山水之奇,数游览括、婺间,见婺界有所谓九龙山者,其下溪山秀丽,风气回环,欣然有卜居之想矣!仕无几何,辄尔脱却名利关,创此安乐境,则今俞氏千百世不拔之业实托始焉!

    此地的风水:

    宣邑山水惟俞源为最胜,自九龙发脉,如屏、如障、如堂、如防,六峰耸其南,双涧绕其北,回环秀丽如绘也。

    俞源村现存古民居有三百九十五幢,村中还有七口水塘,俗称七星塘,主要用于防火防旱等,还有七星井,其布局亦呈北斗七星状排列。俞氏宗祠的偏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俞源村落沙盘,它直观地将奇特的太极田、星象村完整地描绘出来。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原理规划俞源村布局,意在营造良好的环境,体现了古代人在村落建设上的生态意识。

    从俞源村后的梦山冈高处俯瞰,一条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改为东西方向横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脚,复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与四周环山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阴鱼”古树参天,鱼眼处现有公路穿过;溪北“阳鱼”稻谷金黄,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经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三百二十米,面积八公顷。据说,太极图置于村北口子上,一则可以挡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邪气”,二则好似一座“气坝”,防止村庄祥瑞之气外泄。

    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后发现,俞源村的民居布局是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与一九七四年在河北宣化辽墓中出土的星象图的排列完全一致。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冈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二十八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更为巧妙的是,俩位于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

    俞源村是个有七百多户人家、两千多人的古村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俞姓聚居地。据村里人讲,俞源村的布局是中国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亲自设计的。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精通堪舆(风水)之术,在民间传说中被描绘成仙风道骨、足智多谋,是个诸葛亮式的传奇人物。据《俞氏宗谱》上讲,俞源村的俞氏的第五代孙俞涞与刘伯温青年时乃同窗好友,交游甚密。元末至正九年(一三四九年),刘伯温辞官归里,路过俞源探望俞涞,当时俞源旱涝不断火灾频发,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俞涞请刘伯温帮忙想想办法。精通天文地理的刘伯温经过仔细勘察,认为7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冈环绕,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带走了,若将村口溪流改为曲溪,设计成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冈形成黄道十二官,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他还进一步设计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村庄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状挖出了七口池塘,要求俞氏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

    令人惊奇的是,从此之后,俞源村旱涝无虞.村泰民富,不仅在明、清两代富甲一方,而且还出了尚书、大夫、抚台、知县、进士、举人等两百六十多人,被认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怪事当然还不只这些,俞源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必定大雨,大旱之年也不例外;“声远堂”的八条木雕鲤鱼会随季节而变换颜色;村口太极图阴鱼中的那棵六百多年树龄的白栎树长到27米高,被称为浙江的“白栎王”;七星塘中的第三口“玉衡塘”,每当村民填塘造房,必遭火灾,屡试不爽……据说,俞源这样的谜团有二三十个,令后人对它充满了种种猜测和幻想。

    然而,人们也不禁产生了疑问,这难道仅仅是古代堪舆术的一次成功演练吗?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原理规划俞源村布局,意在营造良好的风水环境,事实已具有朴素的生态学意义.是古代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体现。

    首先,在村口造一个太极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俞源村所在地形几乎是四面环山,仅在北面有一个小缺口,整个村庄就像一只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条小溪就从瓶颈处笔直地流出村外。雨季时每当大雨过后,山上的水纷纷涌入小溪.溪水流量陡然增加。由于出口狭小,溪道笔直,溪水下泄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瓶颈处就会滞留大量溪水.进而造成漫溢,形成涝灾。

    刘伯温将溪流改成s形,就是要把溪道变长,溪道容积加大,可使溪水下泄速度减缓,使瓶颈口处水量不至暴积,溪水可以缓缓流出村庄。

    同样,刘伯温用黄道十二宫的理论把环绕俞源的山冈变成了“神山”,培育了村民保护山林的生态意识,从而世世代代禁绝了滥砍山林,改善了小溪源头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山洪下泄、溪流泛滥的诱因。据史书记载,刘伯温的好友俞涞还带头在家乡营造过两片人工林近五公顷。这样做了还不够,刘伯温让人在村内挖了七口池塘,做旱时救旱、火灾时救火之用。刘伯温还把它们按北斗七星状排列,名之曰“七星塘”,进而将村落的民居全部按天罡引二十八宿排列……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权威、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考察后认为,俞源可称为中国古代村落生态建设的典范。

    为了保护好风水,俞氏宗祠对村口和大祠堂山的风水林,订有严厉的护林禁约。凡偷砍乱伐的,轻者罚植树木,重者罚钱演戏,更严重者报官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