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忠大师解古墓风水==明成祖朱棣长陵

    时间:2015-12-04 10:27 来源:网络 浏览:4902

    明成祖长陵位于天寿山,旧名黄土山,属燕山余脉军都山的一支。燕山山脉起于太行,自古就被视为“王气所聚”之地。特别是天寿山一带,其主峰雄峙陵北,层峦叠嶂,千峰崔巍,东蟒山、西虎峪左右环抱,南面有龙山、虎山等秀丽的小山陵遥遥相对,环山之内川原开阔,西北山水于平原中部汇合后曲折向东南流去,真是山环水抱藏风聚气。

    从马甸北行四十多公里,就来到十三陵。登上水库南岸的凤山,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陵区尽收眼底。只见无尽的天穹下,是连绵起伏、远接太行的燕山山脉,坐北朝南如太师椅的天寿山,护卫着以长陵为中心的一座座陵寝。群山中的雨水下来,形成了一个冲积小平原。一九五八年建成的十三陵水库波光粼粼。陵区东是蟒山,西是虎峪,由北而南龙风门、石像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依次排开。了解古代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山形水势正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既有山川大聚的龙脉气魄,又有藏风得水的形局。

    长陵位于陵区中心,也就是天寿山主峰的位置,主峰三峰并峙,犹如皇帝临朝身后的仪仗。从永乐七年(公元一四O九年),朱棣亲自选定天寿山为吉壤建陵开始,十三陵经历了几百年的经营,特别是陵区德胜口、碓石口等十座山口军事防御工程的建设,使十三陵形成一个完整的皇家陵园体系。

    廖均卿是长陵择址最重要的风水师,字兆保,号玉峰,兴国梅窖乡三僚村人。明永乐八年,以建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墓在江西省兴国县锦衣村,有敕封灵台郎玉峰公墓,万历四十三年重修。来自兴国三僚的廖均卿于永乐五年应诏进京,受命在北京堪定皇陵,永乐七年,选中今昌平县东之黄土山,此后安葬着自成祖以后明代十三个帝王,世称十三陵。廖均卿主持了十三陵之首的长陵的勘测营建,今陵前勒石铭碑,记述其事,廖均卿以其特殊贡献,御碑留名。此后廖均卿参与了故宫大皇城的堪址营建。

    永乐七年九月初七日,鸾驾往沙河。初八日子时即宣众地理。丑时即随圣驾往黄土山定穴。辰时宣祭祀后土,我祭五方神、龙神与杨老仙师至巳时末。圣主赐金剑一把,计十四两;银锄一张,计二十两。与我开点吉穴。督工提调官一一发落,打开金井。

    十八日鸾驾同到黄土山观金井。

    点穴就此完成,其后又出现许多波折,如金井出水、另两名风水师王侃、巫涯被杀等,现省略。

    永乐八年,廖均卿辞归未果,成祖赐四品职衔供养在钦天监衙门。直至永乐十三年老死,方派钦差护送回乡荣葬。

    十八岭峰巍巍乎,四势呈祥,形肖铜锣,穴居中央。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凤阁龙横,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午之山,永丰朝贡,四维趋伏,八极森罗,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太维天马尊于银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维皇作极,俾世其昌,发龙气旺,帝业若胜,山河巩固,地势宽平,艮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王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木火得局王叶庆,衍蕃昌悉合仙经,宜任陵室。

    十三陵的堪舆经过本人实地勘察结果,其东、西、北三面形成一个紧密之山环,也就是堪舆学上所称之“罗城周密,水泄不露”。山势自西向东而来,中开屏,只有向南一方才不会被群山遮蔽,也就是此十三陵虽然明堂开阔,但真龙正结之地只有“长陵”而已,为天寿山落脉,结果转折起伏脱卸而为干龙所结之正穴,其案山有龙山、虎山对峙而立,又似守门的文武臣将,也就是龙虎守水口,方可结此陵寝大地,由“长陵”远望明堂可容千军万马,气势雄伟万千,其余各陵大都为护砂之地,“景陵”和“献陵”在“长陵”之后建,为“长陵”之内手所结之副地,也就是说除了‘‘长陵”以外就是“景陵”和“献陵”之风水最好。

    长陵坐北朝南.(景、献也同)为诸陵之首,十三陵之最中心,两侧排列着其他各陵墓,水由坤兑而来流向东方,在东方出口处有聚库,也就是十三陵水库转东南巽方而去,也就是龙门八大局的收先后天,聚库而出正窍位。被挖掘的“定陵”为其龙砂,坐戌向辰兼乾亥,收后天来败先天,难怪“定陵”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死后的廿四年明朝就灭亡了。

    长陵择址时为明成祖永乐七年(一四O九年),岁次己丑,时中元五运,六白值年。江西廖均卿择址,艮卯脉立癸山丁向,旺山旺向。正合《天玉经》所云:“坎离水火中天过,龙墀移帝座;宝盖凤阁四维朝,宝殿登龙楼。”真不愧名家手笔。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年),岁次甲辰,七月辛丑成祖崩,十二月庚申葬天寿山长陵,时中元六运,九紫值年。天心已变,癸山丁向成为双星到向,其子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及一年而崩,实因九紫年五黄到山,故损丁。

    长陵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明亡后,陵园建筑经过多次修葺,除左右廊庑、神厨、神库、宰牲亭、具服殿不存外,其他主要建筑均被保存下来,其中楠木结构的棱恩殿和裬恩门是明代陵寝中仅存的殿门建筑,规制宏阔,用材考究,堪称我国古建中的瑰宝。

    长陵地宫的内部情况,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已发掘的定陵地宫来看,其建筑无疑是奢丽豪华,而随葬品一定丰富珍贵的,有朝一日我们得见时,必又是一番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