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知识

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冬至的易学渊源

时间:2022-12-28 09:19 来源: 浏览:973

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冬至的易学渊源

很多人对于冬至的印象,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节气,知道它是白昼最短的一天,且这一天要吃饺子、吃汤圆,其他的则了解不多。

其实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中,关于冬至的奥秘,可以说渊源深广。而从易学的思维去解读冬至,则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至节”、“长至节”、“亚岁”、“贺冬”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21~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270度时。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冬至起开始“进九”,同时白昼逐渐增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故为大吉之日。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后来一般辞旧迎新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也选在冬至。故曰“冬至如年”。

冬至又名‘一阳生’,为何叫做一阳生?其实这就要从阴阳的概念去解释了!

阴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逐渐产生的,在阴阳二气逐渐变化中,就会生成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说法。

而冬至时节,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是最冷的时候。北半球的阴寒之气达到鼎盛,由于阴阳转换的道理,就会逐渐生发阳气,这也就是“一阳生”的易学由来;同样的,夏至也就叫做了“一阴生”。

并且,在每月的卦象中,也体现了其“一阳生”的道理。

如十月是坤卦,而十一月是复卦。卦上面五爻都是阴爻,最下面一爻由阴变阳,代表一个阳能开始生长。

另外,我们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借太阳的光反射而亮的。并且各星球都有放射和吸收能量的功能,地球也不例外。

地球在夏至一阴生以后,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说阳气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所以冬天地心是暖的,地球表面上是凉的。我们从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就是因为地下有阳气。这也是地球的物理作用。

同样的,我们中国人吃东西,其实也要依照宇宙的法则。冬天我们可以吃冰淇淋,因为胃的阳能内敛;而夏天外面热得很,而阳能是向外放射出去的,里面则是空寒,所以不吃冷的。这也就是遵循“天时”的道理呀。

宋朝大儒邵雍也曾说出了“冬至一阳生”的深刻道理:冬至子之半 ,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 ,万物未生时!

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时候,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是静态的时刻,很像佛家说的“空”的状态。

这空的状态是一阳之气初动之先,也就是“万物未生时”,这个时候在道家也叫作“天心正运”,运即运动,就是这一刹那之间;这个时候,阳气将要发动,道家叫无阴阳之地,不阴也不阳;佛家叫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所谓止的道理。

冬至,为何叫做数九?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九,在数字里是最大的阳数,不断地数着一九、二九等,意味着冬日的阴气逐渐消减,阳气逐渐回升,累至九次便到头了。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也就是说,冬至后的27天里,是最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暖

而从气象的角度说,大致每九天就会出现一股寒潮,而且往往发生在前一个九最后一两天;而从心理方面谈,“九”与“久”谐音,意为冬天漫长,盼望春天早点降临。

具体的环境布局和解决之法请咨询专业人士。

微信客服:qyg36588

咨询热线:0898-66190660